九三阅兵的盛况,德媒终是不得不承认:如今的中国,西方已经难以匹敌。
能让“反华德媒”如此感叹,又是让它悟到了什么道理?
受人瞩目的26国领导人齐聚北京,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,却是西方七国集团成员集体缺席。德国媒体对此密集报道,字里行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复杂心态。
简单来说,德国媒体对中国阅兵的报道充满酸涩味道。《南德意志报》评论称,北京正通过多极世界的愿景吸引新兴国家,而西方不少国家却在这场聚会中缺席。
反华德媒在报道中对阅兵中亮相的新型装备格外“关注”,从高机动性的新型主战坦克到能构建多层防空网的先进导弹系统,每一项都被详细描述技术参数。
可字里行间藏不住偏见。
明明是纪念历史、彰显和平力量的阅兵,被歪曲成“秀武器”,明明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国防成果,被解读为“打破西方优势”的“威胁信号”。
很显然,这些媒体声称“西方无能为力”,更像是一种自我焦虑的暴露。过去西方习惯在军事技术领域占据绝对主导,如今中国通过自主创新,一步步实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甚至“领跑”的跨越。
实际,外媒不得不承认,2025年解放军已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军队。空军方面,歼-20隐身战机数量已超300架,歼-16D电战平台可压制敌方雷达系统,无人僚机体系与六代机配套测试已经成型。
海军发展更为显著,中国海军吨位已超出英法总和,成为世界第二,仅次于美军。辽宁舰+山东舰形成双航母战斗群,福建舰即将服役,055型万吨大驱拥有96单元垂发系统。
陆军已从“人海战术”转型为“合成作战”,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列装南部战区,99A主战坦克信息化+热成像+主动防御系统全球领先。
若说评价有多高,便是中国军队不再是‘阅兵军’,而是随时能打仗的军队”。年均超1000场的实战化演训,使解放军成为精锐之师。
这样的实力,即使放到西方任何一个国家,都是令人艳羡的存在。
如今能让反华德国媒体承认中国实力,可以说,德国媒体的焦虑实际上反映了西方霸权逻辑的失灵。
美国通过战争消耗实力,通过金融空转掏空实体,通过技术封锁阻断创新,反而让自己陷入困境。
军事上,现在的美国面对伊朗、朝鲜、俄罗斯越来越束手束脚,不敢轻易参加任何战争,经济上,靠印钞应付债务,却让世界埋单,外交上,盟友日渐疲惫。
甚至连美国最核心的打压工具制裁都变得不痛不痒。俄罗斯被制裁,依然和整个西方打了三年多。中国被打压,供应链重组反而强化本土制造能力。
但这还不是最令外媒受打击的。
实力跟不上可以追,但现在的西方是从逻辑思维,便已经难以赶超中国。
本次中国阅兵被许多观察者视为全球格局重组的转折点,不仅是装备更新换代,更是战略格局的明牌。
从歼-20双座版本的出现、到东风-61的曝光,再到海空一体化无人系统、智能指挥链体系的展示,实际上都标志着中国军力已经从传统防御模式,跨入到具有战略干预与区域主导能力的新阶段。
而这次阅兵并非孤立事件,它与上合组织峰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叙事,世界不再以华盛顿为轴心运转,一个由多元力量驱动、由国家利益主导、由不干涉原则约束的新秩序正在浮现。
而令西方难以接受的是,现在中国的一切没有依靠任何联盟条约、没有搞意识形态输出,仅凭实力与稳定性,就让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自愿靠拢。
在这一点上,中国是用阅兵震慑敌人,也是用外交稳定朋友,更是用大国风范重塑秩序。
而这正是西方最难接受、也最难复制的部分,毕竟西方早已习惯于靠暴力维持中心,没学会靠信任和稳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不只是一次阅兵,也是一次全球战略重置,更是一次时代更替的信号弹。
而德媒所说的“实力决定一切”恰恰是欧美最信奉的适者生存逻辑。但区别只在于,现在的实力分布已经不再由西方一家说了算。
只得说德媒曾断言“西方无能为力”,但真正的问题是西方是否愿意适应新时代。
而那些缺席北京九三阅兵的西方领导人,表面上是外交礼仪的缺席,实则是一场深层次的认知战博弈。失去的是了解中国、增进互信的机会。
而今天展示的这些装备已经不只是中国的好战之心这么简单,而是一个国家捍卫和平的决心。正如外媒所言:中国展示的是“对全球和平的坚定承诺”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配资公司介绍,网上配资网,国内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